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国际倒爷章节目录 > 第一百九十三章:赤字

第一百九十三章:赤字(2/2)

重生之国际倒爷作者:吹牛小王呀 2020-03-08 00:32
  要从整体上讲,陕西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不错的,要盆地有盆地,要沙地有沙地,要丘陵还有丘陵,长江黄河都从这里经过,又处在心脏的位置,发展的时间还是较早的,在进出口方面也有一定优势,陕西引种的曰本红富士,每年也大量出口。

    可汉中,就的确尴尬了。

    地处四川与陕西的咽喉,交通不便,财政似乎形成了一个困局。

    偏偏物产丰富,处在秦岭巴山蜀水之间,每年的果品产出数量相当庞大。

    可严重滞销。

    那座德国全自动生产线,oem代工生产,还是省府为了拉动汉中经济开发区,超额指配的,利润本来就低,还要承担额外的运费压力,本来就挣不了多少钱。

    这几年农产品的开发,是周副xx长的心头之痛,丰年不丰产,明明是丰收的年份,水果价格反而下跌,果农的收入无论如何提不起来。

    所以罐头产业势在必行。

    汉中的绿野食品厂,也是一座国营老厂,地方财政主动承担了起来,四处寻找出路。

    可毕竟这个年代信息滞后,教育程度也跟不上,即便地方官员也常常无能为力。

    而如今呢?今天现场销售的1600吨,就已经为他们冲出困局了。

    这个消息如果传回汉中,肯定要引起市委巨震的。

    周副xx长毕竟只抓大局,不知细节,今天的一堂课就感觉受益匪浅了。

    刘主任呢,感受比周副xx长来得更加深刻。

    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爬起来的,对地方上的事情门清,可对进出口完全是个门外汉。

    现场订货1600吨?

    对刘主任来说是怎样的冲击呢?

    那条德国生产线,只能解决大约三分之一的汉中水果滞流量。

    无奈,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马自主品牌,可营销手段落后,也完全没有品牌价值,只在汉中本地销售,附近的周边几个县市,铺过去的货都销售不出去。

    去年,整整一年,绿野食品厂的罐头销售总量,也不过两百多吨。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次性订货的数量。

    别人全是论吨的。

    范阳制定的合同,起步就10吨,少了不卖。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曰本客商,也没觉得什么不对,都是10吨以上往上订。

    还有一个客户,直接用钱来计算,现场订购100万美元。

    而本地,销售从来是论箱的。

    某个次级经销商,打来电话,一次性订购个几百箱,就能让厂长高兴半天了。

    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晚上11点,所有人忙到饭都没吃,也没有人有心思去吃饭,现场订货太火爆了。

    高路和汤常工两人,也没有再看下去的意思了。

    下楼,在路边一个小店买了两瓶水和面包,转过一条街,路边停着一辆进口的奔驰s600,价值300多万的虎头奔。

    这是高路的座驾,两人上车:“大开眼界,厉害,这人是个人才,就连我也佩服。”高路说道。

    汤常工也是一脸欣赏:“是啊,以后咱们又要多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不过这也是好事。”

    外贸方面,同行不一定就是冤家。

    “过两天咱们约一下,看看这人心性怎样,如果心态好,就拉他上船吧。”

    汤常工微微一怔:“这么快?他的资历还不够吧?其他的理事会同意吗?”

    “资历不重要,能力。”

    汤常工想了想,笑道:“也是,开业第一天,订货1500万,这份能力的确足够了。”

    对1600吨这个数字,高路和汤常工并不敏感。

    进出口贸易,它的基本性质就决定了,量,就不是一般的大。

    开玩笑,千山万水,跨过两国边境,光手续就要搞得人头大,辛辛苦苦一趟贸易,过来买个几千块钱的,哪怕几万块钱都是搞着玩,真的旅游呢?

    进出口贸易,论吨都是小儿科,一般是论柜。

    双方问价,开口闭口不是来两斤哇,是你要多少柜?

    一柜就是一个集装箱。

    20尺,40尺,40尺高柜,这三种普遍规格。

    最小的20尺集装箱,长6米,宽2.4米,高2.4米,最少也能装个二三十吨。

    40尺高柜,装得密集一点,能塞进去百吨。

    而大型的贸易公司,走货量大的,一次走个几百柜,装好几条船,司空见惯。

    对于高路和汤常工来讲,1600吨还入不了他们法眼。

    他们关注的是爆款产品的本质,佩服的是范阳把握价格的能力。

    一般来说,量越大,单体的利润就会越低。

    有句话叫做百分之3的利润,就可以让商人疯狂。

    普遍有个百分之3的利润就可以出手了,这也是连云港外贸界的共识。

    全靠一张嘴皮子,把价格提升对半,利润达到百分之百?

    堪称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