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江左穷,桓温窘(一)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了一肚子气的桓温把所有的怒火都泄到范六叛军上精锐大军分三路兵锋直指射阳。太和五年九月桓温领军大败范六叛军斩千余俘万余收复射阳。继而再攻盐渎范六领残部三千余遁于海上不知所踪。
桓温无奈只好班师回广陵还没等他将朝廷得胜的消息传遍天下时他现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那就是江左朝廷没钱了这下可要了桓温的老命了他可是江左朝廷的当家人。
没钱就不能过日子没钱就不能粮饷没钱就得饿肚子可是现在江左到处都要用钱。得胜的将士朝廷们总要意思一下些犒赏吧;徐州被乱军肆虐地几成废墟世家豪强家破者不下千余总得拨些钱粮安抚这些人并恢复徐州地方吧;还有江左朝廷最主要的产粮地-三吴今年大旱百姓多饿死需要钱粮赈灾。到处都在要钱可是江左朝廷的仓库已经干净地连老鼠都搬家了。
看到这些文书桓温非常郁闷兴宁二年(公元364)自己执行了庚土断等“改革措施”江左朝廷财政状况一度好转。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二月皇帝陛下还曾经下诏说建业官仓已储有一年的钱粮暂停一年向建业转运米布紧接着秋天大熟时又下诏说今建业官仓储足丰富各州郡可提高官员俸禄这才过去四年的时间怎么一下穷成这个样子了。
桓温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很快就在广陵与其弟-桓云和谋士、王珣进行商议。
“景兴元琳。此事非同小可我必须借重二位的大才!”桓温郑重地说道这种事情桓云还没有什么言权于是老老实实坐一边安静地倾听在合适的时机在表自己地看法。
“桓公我等也想不到情况居然烂到了这个地步。”和王珣对视了一下最后还是按照惯例由先开口说道“上月我接到桓公的书信后便好生调阅了这几年度支、仓部的卷宗现这里面的弊端太严重了。而且诸类种种牵涉极多。”
“先是官吏贪墨桓公于兴宁二年进行土断等改制后朝廷的度支有了好转当时各地官仓都堆满了谷米布帛而各地官吏却开始或趁机盗窃或以好充次各地损耗以万斛计算。王右军(王羲之)曾去会稽游历路上无意看到余姚县一地耗盗官仓谷米居然达到十万斛之巨难怪他会感叹重敛百姓以资奸吏。”说到这里不由长叹一口气。而桓温阴黑着脸。默然地坐在那里。
“第二是在编户籍百姓的徭役太重虽然当今陛下在即位时大赦天下。减亩收为二斗行十五税一制。但是其他杂赋取税却是层出不穷如折变有时是将布变米有时是米折成布帛有时又是将租米、布帛折成钱或其它实物全看地方官吏的喜好。”说到这里举了一个例子:“由于北府机织棉布泛滥布帛价格极低由咸康年间(公元335~342)的一千钱掉到现在的不到一百钱。按照朝廷制度应该是每户岁输布四匹但各地官府却是规定只收两匹布其余收现钱。而每匹布按升平年间的布帛价格计算净收5oo有贪婪地官吏却是按照永和年间的价格8oo来收。此中却是相差了数倍民众纷纷不堪其重。”&1t;继续说了下去:“还有供给官吏将校的恤俸;有专门按丁收税用于筑堤保塘的塘丁税此税行于会稽等临海地区;还有迎送钱凡有官吏到任或离任或任上去世地方都必须送钱财物资往往都有数十上百万钱之巨;还有地方官员的公用(办公费用)公田(官吏的官田)杂供给等等。”
“此外还有徭役由于数十年来朝廷累累北伐用兵民丁应征者从十三岁到六十六岁更甚者征役七、八岁童子或八十岁老者;而一场战事经常是经年累月民夫一征便是数月近年难怪前豫章太守范武子大人(范宁东晋著名经学家)曾哀叹‘古者使人岁不过三日耳今之劳役难有三日休停’。如此而计极贫者悉皆编户役民役赋严苦户役者不堪复命或断截肢体或卖儿卖女或产子不育或典妻贴妇或自卖为奴或逃窜山湖或自缢沟渎所以才有这范六逆贼揭竿一呼应者数十万计蔓延有如野火烧原。”&1t;:.的桓温将手里的佩玉环给掰断了可见这位大司马心中是多么愤怒和震撼看来他和自己一样打起仗看到数万大军齐意气风却想不到后面有这么多凄苦地故事。要不是因为这次朝廷没钱了自己也不会这么仔细地去研究这些过去一直没注意的东西一研究下来才现问题地严重性难怪范六叛军有如汪洋大海一般。
桓温幽幽地长舒了一口气黯然地叹道:“某治事以来竟无一功可论无一事可记军破于外资竭于内。看那北府曾叙平却能气吞万里如虎纵横远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景兴那该如何办呢?”过了一会从极度愤怒中回过神来的桓温开口问道。
“我与元琳等人商议之后觉得当今唯一之计便是争民!”毫不犹豫地答道他和王珣等人查阅到这种情况经过慎重推敲后才定下计策来正好现在讲给桓温听请他定夺。
“争民?”刚才也是一脸阴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桓温无奈只好班师回广陵还没等他将朝廷得胜的消息传遍天下时他现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那就是江左朝廷没钱了这下可要了桓温的老命了他可是江左朝廷的当家人。
没钱就不能过日子没钱就不能粮饷没钱就得饿肚子可是现在江左到处都要用钱。得胜的将士朝廷们总要意思一下些犒赏吧;徐州被乱军肆虐地几成废墟世家豪强家破者不下千余总得拨些钱粮安抚这些人并恢复徐州地方吧;还有江左朝廷最主要的产粮地-三吴今年大旱百姓多饿死需要钱粮赈灾。到处都在要钱可是江左朝廷的仓库已经干净地连老鼠都搬家了。
看到这些文书桓温非常郁闷兴宁二年(公元364)自己执行了庚土断等“改革措施”江左朝廷财政状况一度好转。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二月皇帝陛下还曾经下诏说建业官仓已储有一年的钱粮暂停一年向建业转运米布紧接着秋天大熟时又下诏说今建业官仓储足丰富各州郡可提高官员俸禄这才过去四年的时间怎么一下穷成这个样子了。
桓温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很快就在广陵与其弟-桓云和谋士、王珣进行商议。
“景兴元琳。此事非同小可我必须借重二位的大才!”桓温郑重地说道这种事情桓云还没有什么言权于是老老实实坐一边安静地倾听在合适的时机在表自己地看法。
“桓公我等也想不到情况居然烂到了这个地步。”和王珣对视了一下最后还是按照惯例由先开口说道“上月我接到桓公的书信后便好生调阅了这几年度支、仓部的卷宗现这里面的弊端太严重了。而且诸类种种牵涉极多。”
“先是官吏贪墨桓公于兴宁二年进行土断等改制后朝廷的度支有了好转当时各地官仓都堆满了谷米布帛而各地官吏却开始或趁机盗窃或以好充次各地损耗以万斛计算。王右军(王羲之)曾去会稽游历路上无意看到余姚县一地耗盗官仓谷米居然达到十万斛之巨难怪他会感叹重敛百姓以资奸吏。”说到这里不由长叹一口气。而桓温阴黑着脸。默然地坐在那里。
“第二是在编户籍百姓的徭役太重虽然当今陛下在即位时大赦天下。减亩收为二斗行十五税一制。但是其他杂赋取税却是层出不穷如折变有时是将布变米有时是米折成布帛有时又是将租米、布帛折成钱或其它实物全看地方官吏的喜好。”说到这里举了一个例子:“由于北府机织棉布泛滥布帛价格极低由咸康年间(公元335~342)的一千钱掉到现在的不到一百钱。按照朝廷制度应该是每户岁输布四匹但各地官府却是规定只收两匹布其余收现钱。而每匹布按升平年间的布帛价格计算净收5oo有贪婪地官吏却是按照永和年间的价格8oo来收。此中却是相差了数倍民众纷纷不堪其重。”&1t;继续说了下去:“还有供给官吏将校的恤俸;有专门按丁收税用于筑堤保塘的塘丁税此税行于会稽等临海地区;还有迎送钱凡有官吏到任或离任或任上去世地方都必须送钱财物资往往都有数十上百万钱之巨;还有地方官员的公用(办公费用)公田(官吏的官田)杂供给等等。”
“此外还有徭役由于数十年来朝廷累累北伐用兵民丁应征者从十三岁到六十六岁更甚者征役七、八岁童子或八十岁老者;而一场战事经常是经年累月民夫一征便是数月近年难怪前豫章太守范武子大人(范宁东晋著名经学家)曾哀叹‘古者使人岁不过三日耳今之劳役难有三日休停’。如此而计极贫者悉皆编户役民役赋严苦户役者不堪复命或断截肢体或卖儿卖女或产子不育或典妻贴妇或自卖为奴或逃窜山湖或自缢沟渎所以才有这范六逆贼揭竿一呼应者数十万计蔓延有如野火烧原。”&1t;:.的桓温将手里的佩玉环给掰断了可见这位大司马心中是多么愤怒和震撼看来他和自己一样打起仗看到数万大军齐意气风却想不到后面有这么多凄苦地故事。要不是因为这次朝廷没钱了自己也不会这么仔细地去研究这些过去一直没注意的东西一研究下来才现问题地严重性难怪范六叛军有如汪洋大海一般。
桓温幽幽地长舒了一口气黯然地叹道:“某治事以来竟无一功可论无一事可记军破于外资竭于内。看那北府曾叙平却能气吞万里如虎纵横远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景兴那该如何办呢?”过了一会从极度愤怒中回过神来的桓温开口问道。
“我与元琳等人商议之后觉得当今唯一之计便是争民!”毫不犹豫地答道他和王珣等人查阅到这种情况经过慎重推敲后才定下计策来正好现在讲给桓温听请他定夺。
“争民?”刚才也是一脸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