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立国传章节目录 > 第二百零九章 太和西征案(一)

第二百零九章 太和西征案(一)(2/2)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地笑了笑说道:“你们要记住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仓縻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百姓们饥寒交迫你叫他们怎么去爱国?”曾华本来想给他们讲一讲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但是怕把他们吓着了只好转用先贤管子的话来表达。

    听到这里。曾闻笑了笑说道:“父亲大人这该是二弟去考虑地事情我只想在父亲身边多学学如何打仗?”

    车苗在一旁接言道:“大公子说的是咱们俩都是武夫用不着来治国理政这些东西懂一点就行了。”

    曾华看着这两位侍从武官有点无可奈何各人有各自的志向。看来老大长大了。明白很多东西了。想到这里。曾华不由地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快自己的孩子们都要长大了看来自己得好好思量一下不能跟某些明君们一样到时搞得晚节不保。

    到了十里铺豫州刺史江灌在这里设席。率豫州刺史府一干官员相送曾华。

    曾华执着江灌的手指着南边说道:“豫州与江左相近还请道群(江灌字)多操心。”

    江灌是江逌的从弟少小便大有名气只是在才学方面要逊于已拜为北府学部侍郎的兄长江逌但是却更擅于处理政务于是便接替王猛出任豫州刺史。江灌属于保守派对江左有一定好感。曾华把他放在豫州。就是考虑到江灌是江左朝廷比较放心的人物。要是王猛或者谢艾等新派人物蹲在豫州江左朝廷肯定一夜三惊。曾华也不怕他暗通江左毕竟江家一门是曾华保荐提携出来地。做为保守派代表人物地江氏兄弟自然能遵守门生故吏这一潜规则而且经过十几年江家一族早就绑在了北府这部战车上不为自己江氏兄弟们还要为族人和子孙后代们打算一下。而且豫州地兵权掌握在豫州提督和许昌都督手里江灌就是有这个心恐怕也没有这个力。

    只听到江灌长叹一声说道:“大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会为豫州数十万百姓们尽职。我们南边是寿春的袁真此人圆滑表面上严守边界实际上对北归流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不得罪我北府与徐州的希截然不一样所以才免了与希一样的下场。”

    曾华知道江灌说的是怎么一回事。自从北府收复关东中原之后大行均田制民心皆附。然后又请废籍州郡允许南逃流民北归。江左朝廷开始还没有当一回事也便依表行事。结果到谢安上表提醒的时候南逃的北民已经跑回去大半了。朝廷这才知道知道百姓们地用处下令行《庚戌土断制》迫使南逃流民留在南地留底生根。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不但南逃的流民没了就是江左的百姓们也纷纷相携北附谁不想过好日子?相对江左朝廷的土地政策北府的均田制和平赋税实在是好太多了。

    相对于不愿意得罪北府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南豫州刺史袁真

    下的徐州刺史希算得上是一位尽忠为江左的好官守徐州与北府兖、青、豫州地边境严禁辖下百姓北逃。

    但是兖州刺史钟启科没有那么好相与探马司监事出身地他派出大批细作鼓惑引诱徐州的百姓们投奔北府兖州治下的鲁郡和高平郡。

    看着源源不绝“北逃”地治下百姓希急了于是下令派军严守边界看到百姓便追回来。钟启便针锋相对请兖州府兵“护收”北逃的百姓。一来两往两军便在本来就稀里糊涂的边境上干上了几仗。虽然北府兖州军占了大便宜但是钟启却“得势不饶人”还通过长安上表江左把希告了一仗说他私自遣兵越境扬武挑衅.

    ::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江左无法只好罢了这位后族的显贵。

    曾华和江灌对视一笑摇摇头感叹可怜的希最后还是曾华说出了关键:“桓公势盛啊。”

    江灌知道曾华话中所包含的意思。桓温在知道曾华和北府不愿南顾的意向后便更加紧迫地威逼江左朝廷。希只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谁叫他家是江左朝廷中赫赫有名的后族家里专出皇后。

    先是范汪接着是希接下来不知道是谁?看来桓温要和自己比手脚快了。

    “大将军你此去洛阳安抚城中百姓后是否要将洛阳重新还于江左呢?”江灌转移话题道。

    江灌说的是刚生久地洛阳事件。

    北府收复关东中原后故都洛阳一直处于扬武将军沈劲的治下。算是江左或者是荆襄在北府腹地的一块飞地。后来曾华将关东世家士族分成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共三级先将第一等七百六十九户如荣阳郑氏、河东裴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等尽数迁入长安第二等两千六百八十七户如晋阳郭氏和弘农杨氏等以恢复故都之名。全部迁于洛阳。第三等三千九百八十二户。则分别迁入各州州治。

    这些士族世家是曾华按照他们在江右文人学子中的声望而定的为的就是让这一群华夏文明的继承和保持者们能为北府所用。而这些士族世家们一是看清楚了天下大势二是迫于曾华的毒辣手段(你要是不迁北府就定你个前燕石赵地余孽满门问罪。试问这些世家谁没有曾经出仕“前朝”?)纷纷按照曾华地要求。迁徒各地然后将各族子弟送入北府各级学校抢占失去地有利地形。

    曾华在洛阳设立了洛阳大学以便满足洛阳士族子弟们进学的要求。相对这些来说沈劲是不管也不问只管守好洛阳就行了。

    进入了太和年间关东中原不知怎的就爆了一阵“叛乱造反”风潮虽然很快被北府镇压了。但是一少部分叛贼悄悄地逃入了洛阳这座北府暂时管不着的城池。北府军也不派兵入城搜捕。只是行文给沈劲要他去执行搜捕任务。

    沈劲认为这是件小事情于是就将任务布置给部将。部将领着荆襄军四处搜捕叛贼。结果却引出了一件大祸事。

    由于北府不准沈劲在洛阳本地招募军士因此洛阳守军都是荆襄派遣过来的属于外来户与地方的关系本来就不融洽。幸好沈劲也是一代将才治军甚严所以也没有什么大错。

    后来中原第二等士族世家被迁入洛阳这些人原本在中原就声名显赫威望甚好一来就把自己当成洛阳的主人了连桓温都看不上更何况是沈劲和他手下地军士呢?关系更是紧张。

    这次搜捕洛阳守军领了令便狐假虎威四处扰民大索民间结果激起了民愤。刚好曾华巡视到了兖州于情于理沈劲都得去拜见大将军于是便离了洛阳去了濮阳。没有沈劲的弹压憋了数年气的洛阳守军一下子爆了借口平乱事靖地方的名义大开杀戒甚至攻破了两家士族世家。

    这下事件闹大了迁来洛阳的士族世家们虽然大部分的部曲和族人都留在了原籍但是做为大户人家上阵的兄弟兵还是有几个于是世家们便联合起来纠集了上千人加上被鼓动的洛阳百姓竟然有数千人居然和三千洛阳守军打了个难解难分。

    闻讯赶回来地沈劲勃然大怒一口气处死了数十名相关地军士将领们并向士族世家们道歉好容易平息这次乱事。谁知道守军中有人不服又愤于沈劲杀了他们的兄弟好友于是便密谋刺杀了沈劲然后举兵作乱大索城中士族世家。

    一时洛阳火起上千百姓和士族子弟死于乱事中后面还是沈劲的儿子沈赤会同洛阳士族等人联络了城外地北府驻军请其入城平乱这才安定了洛阳。这次曾华要去洛阳正是要好好处理这件事情。

    “可怜沈将军一时英名居然死在几名宵小手里真是可惜。”曾华长叹道。

    江灌也是感叹不已这位沈劲也算是一位人物。当年桓温在头大败兵退荆襄只留下沈劲孤守洛阳。后来燕军势大翟斌、姚苌纷纷侵犯山陵沈劲募得壮士千余人死守洛阳并上表江左表示愿与故都共存亡。各路燕军人马迫于洛阳城雄加上沈劲布军有方竟然不敢窥视让江左保住了祖宗陵园其名一时传遍天下。

    “我此次去洛阳一是安抚洛阳地方二是上表朝廷请迁回故都。朝廷老是背离中原神州这总不是个事情。”曾华继续说道。

    江灌听到这里也明白曾华的意思了。看来这孤悬北府“虎口”数年的故都洛阳终于要被曾华收回去了。因为不管曾华的上表是多么诚恳江左朝廷是怎么也不敢迁回洛阳。但是这洛阳还得有人管桓温现在是不会再去管这个“闲事”那么江左朝廷就只能托管给北府了。

    谈了一会后曾华在江灌等人的礼送下由三千侍卫军护卫直奔洛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