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军阀治世章节目录 > 再次解释一下明代白银及税收的问题

再次解释一下明代白银及税收的问题(2/2)

军阀治世作者:菜鸟如林 2019-12-27 12:02
银两或其他实物的方式缴纳

    以云南为例,用贝壳或水银缴纳都是允许的,考虑到白米和小麦的市价不同,各地运费也有差别:一石的折价最少o.27两,最多1.8-1.9两。田税除部分交到国库太仓府外,相当部分留在各地官府供地方财政使用,在会计帐簿上也仍然采用石予以结算。除了田税外,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税名,桑茶畜牧等也需要缴纳各种农业税。而田税之外最重要的税收则是盐税,盐税源于官方的食盐专卖,结税单位是人。因此往往也可作为估计人口的依据之一。通常盐税收入相当于明朝田税的1o%左右

    除以上收入外,明朝还可以通过种种合法抑或非法的途径获得几乎与盐税相当的收入。这不仅包括对手工业者的税收,还包括买卖官位等等。在西元157o-1o年间,明财政收入如下:

    田税及其他农业税:折银25oo万两

    盐税:2oo万两

    其他收入:3xx万两——

    合计:3oxx万两

    相比之下,到清康熙治下的最后十年(西元1712-1722年),清财政收入也接近3ooo万两。同一时代,大6彼端的英国,1714年财政收入为1ooo万英镑。以当时币值,一镑价值4盎司白银,约合中国旧制3两,因此恰好也是3ooo万两。一般认为,明万历初年,财政收入为32o-33o万两,这明显与事实不符。大概是因为明代税收使用钱粮双制,而结算单位也不相同,考据者只考虑了帐簿上现金收入的缘故。实际上,万历年间,太仓府每年现金收支都在银8oo万两以上,太师张居正死后,北京粮仓中存粮可支用十载,太仓府与内库存银1ooo万两。这笔财政赢余成为了“万历三大征”的有力保障,也绝非3xx万岁入可以实现的。明朝末年,由于征收“辽饷”和“剿饷”,岁入一度达到21oo万两(同样是现金收入)。然而由于明代最后7o年(万历-崇祯)中,有多达1亿两白银通过贸易流入中国,使物价上涨了4o%(实际上是白银贬值)。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及明末人口应该达到1.5亿左右(盐税增加),两项征税大体在7oo-9oo万两左右,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o文钱(铜并没有贬值),这明显不是所谓的饮鸠止渴。最后,补充一些数字:

    明代

    1尺=o.342米

    1两=1.3盎司=36.85克

    中日朝七年战争相对平缓时,一名驻扎在辽东的普通士兵每月需要消耗军费白银2两

    俞大遒戚继光造火器战车,造价白银3o两,每车需配属士兵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