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诞生
《1911新中华》作者:天使奥斯卡 2019-12-26 21:24
大选终于全面结束了众议院当中六百九十一个议席联邦党占据二百九十九个席位国民党占据二百一十六个席位其他党派占据一百六十六个席位。联邦党没有取得简单多数。参议院一共一百一十个议席联邦党占据了七十三席取得了过三分之二的多数。国家元的争议也没有什么悬念了。议员们6续就道在五月份中旬的时候齐集南京这里已经是一片春光繁盛的景象。在议员宣誓就职的时候北京临时参议会过渡委员会也宣布结束。经过几天的紧张筹备和酝酿终于和外界风传的一样宋教仁领衔组成了联合责任内阁各部院的人选大多和传出来的风声一样只有水利部部长换成了谭畏三原来预定的陈其美只捞到一个次长的位置;工业部部长确定了是谢明光次长邓肯;内务警政部部长空缺陈卓以次长的身份暂代;地方自治协调部还是章太炎不过次长就是原来联邦党的秘书长沈恩孚他没有参与议员的选举。众议院的议长就是丁西林老先生参议院的议长却是国民党方面的林森。这是一个多方面做了妥协、大家表面上互相平衡互相牵制的局面似乎就是皆大欢喜。宪法起草委员会也提交了民二年宪法草案供参众两院审核批准。当宪法通过之后就是正式选举国家元的时候了。在那个时候也就是雨辰步入自己国内生涯顶峰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已经将他捧在了最高的地方。
在雨辰的心目中这一切就已经天下大吉了吗?还远远没有到那个时候呢。国内仍然没有完全平靖西南军阀同盟会三督西北偏远各省都还处于割据状态中央政令不加有些地方内战的烽火仍然没有停止。雨辰的军队已经协防山西同时进入四川。在四川省内军阀自己的权力看得远比雨辰的实力来得重要。当第十师水6两路并进川西的时候虽然一开始狂飙疾进的姿态让川西军阀一时反应不急但是现在居然也有交火生了。在成都十师居然和邓锡侯、田颂尧的部队大打出手。两人在成都的防军被打垮之后居然联合四川号称五师长联名上书控告汤斯灵和十师的官佐鲁莽灭裂破坏川省大局。他们竟然还真的想赖定了四川这块地盘完全无视雨辰想把四川收入囊中的大计!地方如此财政统一和军队国家化的政策推行起来自然会困难重重。
加上现在民生凋敝民族工业不振地方自治和中央未来关系如何协调省政府如何组织引起了极大争论国家总体财政极不宽裕而要做的事情却是太多太多。前面的人给雨辰留下的实在是一个烂摊子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他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来收拾。时代的潮流加上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他等到了成功的这一天。他知道前途多艰但是他却满怀信心。时代的潮流民族的觉醒是不可阻挡的。他只要顺应这个大势虽然仍然会面对很多困难但是都是能够解决的。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个传承了三千年却依然顽强存活至今的古老民族充满了信心。在历史上这个民族在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关头都错过了机会让民族的气运近乎断绝。在这个世界里这个民族再不能错过什么了。这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大使命。虽然权力的巨大诱惑力使他迷醉操纵别人命运的感觉也让他感到愉悦但是这个使命他却无时或忘永远谨记在心。他将带领这个新的民国迎接一个崭新的新世界。未来在等着他。
1913年5月28日新宪法草案得到通过。规定国家元为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参议员任期为五年总统的任期也同样为五年但是没有规定总统的任职到底几任为止。国民党在这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总统的任期最好两届为止。但是雨辰派的议员表示美国当初总统也没有限定几任由华盛顿两任之后放弃竞选才形成的大家默认的总统任期不过两届的规定。在现在国家多难的时候需要稳定的领导这方面还是不规定明确的任期为好将来自然会形成民国自己的规矩。经过激烈的争论可能还有些见不得人的背后交易国民党的修改意见被微弱的多数否决了而总统的职权则是统领全国6海军责任内阁的大政需要总统盖印认可对参众两院形成的议案总统有否决权。外交军事等牵涉国计的大政总统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提交参众两院表决认可。责任内阁对总统负责而总统对参众两院负责。安蒙军作为一支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可以在紧急时刻不经过议院批准由总统直接动用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美国海军6战队民国版)。民二年宪法正式取代了临时约法成为民国宪法其中内容多有继承自临时约法的。
1913年5月3o日参议院以一百一十票中的八十九票的绝对多数选举雨辰担任民国第一任正式政府的正式大总统。孙中山得到了十八票两个候选人的竞争雨辰以绝对优势取胜。民国以来形成的光复四大伟人孙、黄、袁、黎死了两个黎元洪销声匿迹而孙中山拒绝了雨辰请他担任副总统的邀请就任全国铁路督办这个雨辰特意凭空设立出来、隶属于总统府的机构去实现他铁路建设救国的梦想。历史走了这么一圈最后终于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而1913年的6月1日就是雨辰正式宣誓就任的日子了。
各国对远东这个国家巨大的政治变动都倾注了巨大的注意力。评论文章、外交官正式的报告甚至还有国家表的关于远东格局变动的白皮书都是连篇累牍的。他们都隐约意识到至少是在远东一个新的历史格局正在塑造。
“袁世凯先生死于1913年的1月27日他亲眼看到了自己一手塑造的北洋团体的崩溃却没有看到这个团体从根本上的灭亡。对于他来说错过了北方春季那场针对北洋下台的高官的野蛮搜捕也许是一件幸事。他更没有看到整个中国的国民至少是绝大部分选择了将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也许是一件更大的幸事。对于这个一直想以稳重渐进的办法竖立自己在全国的权威、慢慢带领这个破败的天朝上国走进现代国家行列的老人来说死去也许就是不用看到这一切的最好结局。”
这篇文章是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先生写的这个袁世凯狂热的支持者一开始就用淡淡的哀伤笔调追忆了一下袁世凯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他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了解在西方人当中的确是屈一指。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当中很少有这么年轻的人掌握国家大权的时候。当然封建帝王的子孙除外他们虽然当上了年轻的皇帝但是底下具体管理这个国家的还是稳重的老年人这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但是现在的局势终于展到了这个国家背离这个传统的时候了。一群从上到下都年轻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人接管了这个国家的全部最高权力。也许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厌倦了上百年自己国家地位的低落还有无能的政府才选择了他们的吧。总之他们在大致上合法的程序当中赢得了选举获取了中央大权。本文的作者已经无意回顾他们攫取这样的权力的过程这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了。本文作者只是想分析在这群年轻人的治理之下这个国家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对西方列强国家在华的传统利益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很特殊特殊到从来没有在他们的历史上出现过的样子。中央政权似乎终于承认了从晚清以来地方的权力逐渐扩大的现实再也不任免或者派遣官吏到地方的基层机构——也就是县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似乎就局限于税收的分成上满足于在地方派遣税务机构、安全机构之类的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终于不再直接管到地方。但是这又不同于联邦制度焦点就在于省级机构的地位非常尴尬。他们绝对不会拥有像美国的州一样独立的地位但是由于对地方控制力量的减弱又不再拥有封疆大吏的权威。他们这个机构到底是由中央派遣呢还是由地方选举产生?根据雨辰对权力的控制**他虽然放弃了县以下的机构但是对省的控制还是很严的。如果在各县地方自治的基础上空降下来一个个的省政府他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是贯彻中央的命令还是尊重地方的意见?也许将来的矛盾就会出现在这里。要不就是向完全的联邦制度展要不就是回到老路笔者看不出什么其他的妥善解决方法。但是抛开这些雨辰减少了行政单位的层次让前清的复杂地方机构变得只剩下县这一种组织形式这种魄力还是值得称道的。这种方式长远来看只要运行得好似乎也是一种难得的善政。最主要的是根据江北的经验来看原来在以前的政府当中数目惊人的行政开支已经大大节省了下来中央的税收也得到增加了。
“从财政上来看本来从任何角度来进行分析本届政府的财政情况都是令人绝望的特别是在雨辰坚定地推行完全免除农业税收的情况下本来对本届政府的任何财政收入都不应该表示乐观的期望。但是在雨辰通过果断灵活的手腕进行税收整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中饱私囊的情况(天知道他怎么想出这个通过减少行政官吏反而增加了税收数目的手段的!)财政情况似乎也变得不那么令人不可以接受。在这个国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雨辰的心目中这一切就已经天下大吉了吗?还远远没有到那个时候呢。国内仍然没有完全平靖西南军阀同盟会三督西北偏远各省都还处于割据状态中央政令不加有些地方内战的烽火仍然没有停止。雨辰的军队已经协防山西同时进入四川。在四川省内军阀自己的权力看得远比雨辰的实力来得重要。当第十师水6两路并进川西的时候虽然一开始狂飙疾进的姿态让川西军阀一时反应不急但是现在居然也有交火生了。在成都十师居然和邓锡侯、田颂尧的部队大打出手。两人在成都的防军被打垮之后居然联合四川号称五师长联名上书控告汤斯灵和十师的官佐鲁莽灭裂破坏川省大局。他们竟然还真的想赖定了四川这块地盘完全无视雨辰想把四川收入囊中的大计!地方如此财政统一和军队国家化的政策推行起来自然会困难重重。
加上现在民生凋敝民族工业不振地方自治和中央未来关系如何协调省政府如何组织引起了极大争论国家总体财政极不宽裕而要做的事情却是太多太多。前面的人给雨辰留下的实在是一个烂摊子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他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来收拾。时代的潮流加上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他等到了成功的这一天。他知道前途多艰但是他却满怀信心。时代的潮流民族的觉醒是不可阻挡的。他只要顺应这个大势虽然仍然会面对很多困难但是都是能够解决的。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个传承了三千年却依然顽强存活至今的古老民族充满了信心。在历史上这个民族在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关头都错过了机会让民族的气运近乎断绝。在这个世界里这个民族再不能错过什么了。这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大使命。虽然权力的巨大诱惑力使他迷醉操纵别人命运的感觉也让他感到愉悦但是这个使命他却无时或忘永远谨记在心。他将带领这个新的民国迎接一个崭新的新世界。未来在等着他。
1913年5月28日新宪法草案得到通过。规定国家元为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参议员任期为五年总统的任期也同样为五年但是没有规定总统的任职到底几任为止。国民党在这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总统的任期最好两届为止。但是雨辰派的议员表示美国当初总统也没有限定几任由华盛顿两任之后放弃竞选才形成的大家默认的总统任期不过两届的规定。在现在国家多难的时候需要稳定的领导这方面还是不规定明确的任期为好将来自然会形成民国自己的规矩。经过激烈的争论可能还有些见不得人的背后交易国民党的修改意见被微弱的多数否决了而总统的职权则是统领全国6海军责任内阁的大政需要总统盖印认可对参众两院形成的议案总统有否决权。外交军事等牵涉国计的大政总统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提交参众两院表决认可。责任内阁对总统负责而总统对参众两院负责。安蒙军作为一支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可以在紧急时刻不经过议院批准由总统直接动用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美国海军6战队民国版)。民二年宪法正式取代了临时约法成为民国宪法其中内容多有继承自临时约法的。
1913年5月3o日参议院以一百一十票中的八十九票的绝对多数选举雨辰担任民国第一任正式政府的正式大总统。孙中山得到了十八票两个候选人的竞争雨辰以绝对优势取胜。民国以来形成的光复四大伟人孙、黄、袁、黎死了两个黎元洪销声匿迹而孙中山拒绝了雨辰请他担任副总统的邀请就任全国铁路督办这个雨辰特意凭空设立出来、隶属于总统府的机构去实现他铁路建设救国的梦想。历史走了这么一圈最后终于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而1913年的6月1日就是雨辰正式宣誓就任的日子了。
各国对远东这个国家巨大的政治变动都倾注了巨大的注意力。评论文章、外交官正式的报告甚至还有国家表的关于远东格局变动的白皮书都是连篇累牍的。他们都隐约意识到至少是在远东一个新的历史格局正在塑造。
“袁世凯先生死于1913年的1月27日他亲眼看到了自己一手塑造的北洋团体的崩溃却没有看到这个团体从根本上的灭亡。对于他来说错过了北方春季那场针对北洋下台的高官的野蛮搜捕也许是一件幸事。他更没有看到整个中国的国民至少是绝大部分选择了将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也许是一件更大的幸事。对于这个一直想以稳重渐进的办法竖立自己在全国的权威、慢慢带领这个破败的天朝上国走进现代国家行列的老人来说死去也许就是不用看到这一切的最好结局。”
这篇文章是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先生写的这个袁世凯狂热的支持者一开始就用淡淡的哀伤笔调追忆了一下袁世凯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他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了解在西方人当中的确是屈一指。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当中很少有这么年轻的人掌握国家大权的时候。当然封建帝王的子孙除外他们虽然当上了年轻的皇帝但是底下具体管理这个国家的还是稳重的老年人这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但是现在的局势终于展到了这个国家背离这个传统的时候了。一群从上到下都年轻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人接管了这个国家的全部最高权力。也许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厌倦了上百年自己国家地位的低落还有无能的政府才选择了他们的吧。总之他们在大致上合法的程序当中赢得了选举获取了中央大权。本文的作者已经无意回顾他们攫取这样的权力的过程这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了。本文作者只是想分析在这群年轻人的治理之下这个国家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对西方列强国家在华的传统利益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很特殊特殊到从来没有在他们的历史上出现过的样子。中央政权似乎终于承认了从晚清以来地方的权力逐渐扩大的现实再也不任免或者派遣官吏到地方的基层机构——也就是县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似乎就局限于税收的分成上满足于在地方派遣税务机构、安全机构之类的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终于不再直接管到地方。但是这又不同于联邦制度焦点就在于省级机构的地位非常尴尬。他们绝对不会拥有像美国的州一样独立的地位但是由于对地方控制力量的减弱又不再拥有封疆大吏的权威。他们这个机构到底是由中央派遣呢还是由地方选举产生?根据雨辰对权力的控制**他虽然放弃了县以下的机构但是对省的控制还是很严的。如果在各县地方自治的基础上空降下来一个个的省政府他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是贯彻中央的命令还是尊重地方的意见?也许将来的矛盾就会出现在这里。要不就是向完全的联邦制度展要不就是回到老路笔者看不出什么其他的妥善解决方法。但是抛开这些雨辰减少了行政单位的层次让前清的复杂地方机构变得只剩下县这一种组织形式这种魄力还是值得称道的。这种方式长远来看只要运行得好似乎也是一种难得的善政。最主要的是根据江北的经验来看原来在以前的政府当中数目惊人的行政开支已经大大节省了下来中央的税收也得到增加了。
“从财政上来看本来从任何角度来进行分析本届政府的财政情况都是令人绝望的特别是在雨辰坚定地推行完全免除农业税收的情况下本来对本届政府的任何财政收入都不应该表示乐观的期望。但是在雨辰通过果断灵活的手腕进行税收整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中饱私囊的情况(天知道他怎么想出这个通过减少行政官吏反而增加了税收数目的手段的!)财政情况似乎也变得不那么令人不可以接受。在这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