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摇滚教父章节目录 > 第360章 大卫-鲍伊是谁?

第360章 大卫-鲍伊是谁?(2/2)

摇滚教父作者:黑色贝斯 2020-03-13 12:54
了一句:“我还要盯着财务清算,这是你交给我的任务。”

    “对,把这事给忘了。”

    罗杰拍了一下脑门,这段时间涉及财务方面的事情比较多,胖子管着乐队的钱袋子,显然也是走不开的。

    带着歉意看向安妮,开口道:“只能你一个人去参加了,让依耶塔跟着你去吧,有什么跑腿的事情让她去办。”

    “行吧。”

    安妮罕见地没有抱怨,甚至什么都没说,就直接答应了下来,让罗杰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看什么看?”

    安妮似乎有些受不了罗杰诡异的眼神,露出一个凶狠的表情:“小心我放理查森咬你!”

    “喂!”

    胖子很无辜:“这里有人躺枪了!”

    …………

    又一次解散之后,回到家里,罗杰将自己关进了书房,开始准备新专辑的歌单。

    正如几个月前就计划好的那样,这张专辑所有歌全部来自同一个歌手,摇滚鬼才大卫-鲍伊(david-boie)。

    这是一个罗杰很喜欢的摇滚歌手……

    嗯,仅限于歌曲本身,以及玩世不恭的处世方式,而不包括那些怪异的反性别造型。

    众所周知,大卫-鲍伊是一名双性恋,可攻可受……

    咳,这个话题暂且跳过。

    打开编曲软件,罗杰回忆着大卫-鲍伊的一生,尤其是在音乐的部分。

    演电影、搞学术研究什么的,大卫-鲍伊也很擅长,但罗杰不打算去学。

    顶多学学大卫-鲍伊的语言天赋。

    这家伙擅长多种语言,甚至还唱过一首名为《刹那天地》的中文歌。

    最初是大卫-鲍伊自己写的一首英文歌,后来请了著名的中文作词者林夕重新填词,然后由黄耀明一字一句地教大卫-鲍伊唱。

    在一次香港的演出中,大卫-鲍伊现场演唱了这首歌。

    据黄耀明爆料,大卫-鲍伊学会这首歌的中文发音,仅仅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不过由于不可描述的神兽力量,这首歌罗杰自己是不能唱的。

    歌曲本身没有任何涉及神秘的404代码的地方,有问题的是英文版的歌名。

    咳,又歪楼了……

    一首首大卫-鲍伊的经典代表作在脑海中闪过,罗杰首先在文档上记下一个名字。

    《太空怪客()》。

    这既是一张专辑的名字,也是大卫-鲍伊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单曲。

    这首发行于1969年的歌,灵感来源于1968年的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名名为“汤姆少校”的太空人在执行登月计划时的经历。

    歌曲充满了暧昧的旋律和诡异的幻想,亦是大卫-鲍伊这一生最完美的写照。

    这样一首歌,无论从其代表性,还是版权价值,都必然要收录进这张专辑中。

    曲谱本身是没有必要做出任何调整的,不过演出风格……

    嗯,那种娘化的,或者说无性别的风格罗杰学不来,肯定是要改改的。

    在第二首歌的选择上,罗杰陷入了纠结当中。

    大卫-鲍伊另一首太空摇滚的代表作《扭曲星尘()》,以及与皇后乐队合作创作的《压力之下()》都是很合适的选择。

    如果只考虑作品本身,后者更加合适一些。

    不过《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就来自于皇后乐队,在这张大卫-鲍伊的专辑中再加入一张“皇后味”很浓的歌,在罗杰看来似乎有些不那么合适。

    不过考虑了许久,罗杰还是选择将《压力之下》加入到这张专辑中。

    无论如何,这样一首出色的作品,肯定是要自己来唱的,反正迟早要唱,还不如早点唱。

    而且这首歌的主导者毕竟是大卫-鲍伊,尽管皇后乐队对它的影响也很大,但要说是大卫-鲍伊的个人作品,问题也不是很大……吧。

    《压力之下》排在第二,《扭曲星尘》第三。

    接下来是大卫-鲍伊在the.hype乐队时期的《出卖世界的人(the.man.ho.)》,离开水星唱片之后第一张专辑中最受欢迎的单曲《火星岁月()》。

    然后是《房客(lodger)》、《尘归尘()》、《一起跳舞(let's.dance)》和《下一天(the.)》。

    最后,则是大卫-鲍伊人生中的最后一张专辑,去世前一年发行的《黑星(bckstar)》专辑的同名主打歌。

    依旧是十首歌,继续保留了乐队过去的“传统”。

    不过由于所有歌都来自于同一名歌手的缘故,这张专辑不再有吉他单曲、鼓单曲和贝斯单曲之分。

    这十首歌不足以完整地代表大卫-鲍伊的一生,仅仅只是这位华丽摇滚代表人物辉煌经历中的一部分。

    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不足以完全代表皇后乐队一样。

    对于罗杰来说,这必然是一种遗憾。

    但像大卫-鲍伊这样伟大的歌手,单单只是够得上资格称为代表作的作品,起码也要五六张专辑才能放得下。

    与其同等级别的传奇,大抵上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上下浮动。

    按照这个数量,如果将每个传奇的代表作全拿出来唱一遍,就算唱上三十年,才能拿出多少?

    只能挑着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剩下的……先放那再说。

    将歌词和曲谱写出来之后,罗杰忽然发现,大卫-鲍伊的这些作品,其实很适合《摇滚圣经》的那种模式,只需要很小幅度的调整。

    不过考虑再三,罗杰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了不暴露《摇滚圣经》的来历。

    匿名嘛,就要没有任何线索,让别人发现不了,才够刺激,够好玩。

    重新排列了一遍顺序,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罗杰开始考虑起专辑的名字。

    有三个选择可供参考。

    分别是《大卫-鲍伊(david-boie)》、《幻觉(hallucination)》、以及《太空(space)》。

    第一个自然不必多说,是向大卫-鲍伊致敬,也是这张专辑被制作出来的目的。

    《幻觉》是指专辑的曲风,蕴含了一切迷幻剂一般的气质。

    而《太空》则是歌词的主题,如《太空怪客》和《扭曲星尘》等歌曲,其主题都是在太空背景下。

    考虑再三,《太空》第一个被划掉。

    在《大卫-鲍伊》和《幻觉》之间,罗杰纠结了许久,选择了前者。

    除了像大卫-鲍伊致敬之外,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宣传手段。

    罗杰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当这张专辑发布之后,媒体上的新闻标题了。

    《大卫-鲍伊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