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2/2)
《吕汉》作者:梦东园 2020-01-15 16:56
项氏子弟。
由他当家作主,或者,换另外一个姓项的人,对广大的项氏旁支来说,并无区别。实际上,也许后者
多的项家子弟心中暗自盼望的。
虞姬和我说的这个难字,我当时并不能体会得很深,直到数年之后,刘邦大封刘姓诸王时,我才又想起了今天她所说的话,才真正理解了项羽所承受的来自家族内部的压力。
没有孩子的男人永远不能算是成熟,这虽然是个感觉问题,可项羽的年轻同样是受到攻击的理由之一。他在战场上是不败的战神,但这并不表明他就是个值得信任的领袖,事实上项羽的嗜杀与暴烈常常让他像一个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似乎时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
所以他急切地需要一个孩子来让自己成为父亲,来向所有怀疑他的人证明,他是可以依靠和追随的。同时,也无声地告诉那些或多或少怀着取而代之梦想的人,霸王已经有了继承人,他的位置将更加牢不可撼。
而与他的急切相对应的,却是虞姬一直无所出。
这时代,“七出”虽已经有了说法,但并没有什么人去认真计较。在老百姓家里,生不出孩子也算不上天大的罪过,抱养、领养,方法多得是,只要死了以后有人继承香火就行了。可对于虞姬来说,没有孩子使她成为了天下最不可原谅的罪人。于是,在虞姬的愧疚、范增的劝说以及项羽的默许下,霸王宫内陆续纳了数名妾妃,并且不久以后,一名来自西施故里诸暨的越姬终于怀有了身孕。
紧接着就是出征齐地,项羽就算再不放心,也不可能让一个怀孕的妇人随军作战,只得将其托付给了虞姬。可是再回彭城之时,越姬母子竟早已死于非命,甚至,连尸身都找寻不到了。全部盘算顿时成空,就算他不至于错怪是虞姬下的手,可心中的失落与郁怒却显而易见,再加上那股说不出口的怀疑与羞耻,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般的怜惜虞姬。
这其中的曲折是我很久以后才明白的,而此刻我只是为虞姬诧异。她的眼中明明有着幽怨,却还真心的在为没有保护好越姬而难过。就算她再善良,再不计较,也不至于大度到这种程度。何况,爱一个人愈深,对他的要求就越高。虞姬虽然是在多妻的制度下长大的,也许理智上认为项羽多娶几房妾室天经地义,却也不可能就那么欢天喜地的看着自己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睡在一起,又让别的女人怀了孩子。
否则她眼中的幽怨又从何而来。
虽然有些诧异,但我也明白,彭城一战之后,项羽和虞姬再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而这其中未尝没有我的原因存在。
虞姬折磨我,也有道理。
想到这一点,不觉心里平静了很多。一饮一啄,莫非因果。我虽没有存着伤害她的念头,但有意无意间,各种因素扭合在一起,得到的却是虞姬受到沉重打击的果。
虞姬微叹了一声,神色有些茫然,有些落寞:“姐姐,我真的……有点恨你,可是我心里的话,却还是只能和你说,阿藉他……”她顿了顿,看着我,叹息道:“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姐姐总有点郁郁寡欢。身为王后,女人最风光也不过如此,别人只怕羡慕还来不及……也只有我们俩才真正明白这其中的甘苦。”
是的,一个汉王的王后,一个霸王的王后,不管我们的夫君在怎样的生死搏杀,也不管我们是怎样从姐妹变成了敌人。
这世上最理解自己的,还是只有她。
…………
历史有很多种解释。
东园是从写这本书开始才认真查找关于秦末汉初的资料的。如果大家看得仔细的话,会看出东园在书里提出的很多观点,与目前大家对这段历史的一个普遍的认识并不相同。包括项氏家族内部矛盾的推断,也包括项羽虞姬关系的设想,以及前面的一些战略安排方面的理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呵,东园胆子是够大了,但求证还不够小心,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大家姑且看之。
由他当家作主,或者,换另外一个姓项的人,对广大的项氏旁支来说,并无区别。实际上,也许后者
多的项家子弟心中暗自盼望的。
虞姬和我说的这个难字,我当时并不能体会得很深,直到数年之后,刘邦大封刘姓诸王时,我才又想起了今天她所说的话,才真正理解了项羽所承受的来自家族内部的压力。
没有孩子的男人永远不能算是成熟,这虽然是个感觉问题,可项羽的年轻同样是受到攻击的理由之一。他在战场上是不败的战神,但这并不表明他就是个值得信任的领袖,事实上项羽的嗜杀与暴烈常常让他像一个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似乎时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
所以他急切地需要一个孩子来让自己成为父亲,来向所有怀疑他的人证明,他是可以依靠和追随的。同时,也无声地告诉那些或多或少怀着取而代之梦想的人,霸王已经有了继承人,他的位置将更加牢不可撼。
而与他的急切相对应的,却是虞姬一直无所出。
这时代,“七出”虽已经有了说法,但并没有什么人去认真计较。在老百姓家里,生不出孩子也算不上天大的罪过,抱养、领养,方法多得是,只要死了以后有人继承香火就行了。可对于虞姬来说,没有孩子使她成为了天下最不可原谅的罪人。于是,在虞姬的愧疚、范增的劝说以及项羽的默许下,霸王宫内陆续纳了数名妾妃,并且不久以后,一名来自西施故里诸暨的越姬终于怀有了身孕。
紧接着就是出征齐地,项羽就算再不放心,也不可能让一个怀孕的妇人随军作战,只得将其托付给了虞姬。可是再回彭城之时,越姬母子竟早已死于非命,甚至,连尸身都找寻不到了。全部盘算顿时成空,就算他不至于错怪是虞姬下的手,可心中的失落与郁怒却显而易见,再加上那股说不出口的怀疑与羞耻,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般的怜惜虞姬。
这其中的曲折是我很久以后才明白的,而此刻我只是为虞姬诧异。她的眼中明明有着幽怨,却还真心的在为没有保护好越姬而难过。就算她再善良,再不计较,也不至于大度到这种程度。何况,爱一个人愈深,对他的要求就越高。虞姬虽然是在多妻的制度下长大的,也许理智上认为项羽多娶几房妾室天经地义,却也不可能就那么欢天喜地的看着自己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睡在一起,又让别的女人怀了孩子。
否则她眼中的幽怨又从何而来。
虽然有些诧异,但我也明白,彭城一战之后,项羽和虞姬再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而这其中未尝没有我的原因存在。
虞姬折磨我,也有道理。
想到这一点,不觉心里平静了很多。一饮一啄,莫非因果。我虽没有存着伤害她的念头,但有意无意间,各种因素扭合在一起,得到的却是虞姬受到沉重打击的果。
虞姬微叹了一声,神色有些茫然,有些落寞:“姐姐,我真的……有点恨你,可是我心里的话,却还是只能和你说,阿藉他……”她顿了顿,看着我,叹息道:“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姐姐总有点郁郁寡欢。身为王后,女人最风光也不过如此,别人只怕羡慕还来不及……也只有我们俩才真正明白这其中的甘苦。”
是的,一个汉王的王后,一个霸王的王后,不管我们的夫君在怎样的生死搏杀,也不管我们是怎样从姐妹变成了敌人。
这世上最理解自己的,还是只有她。
…………
历史有很多种解释。
东园是从写这本书开始才认真查找关于秦末汉初的资料的。如果大家看得仔细的话,会看出东园在书里提出的很多观点,与目前大家对这段历史的一个普遍的认识并不相同。包括项氏家族内部矛盾的推断,也包括项羽虞姬关系的设想,以及前面的一些战略安排方面的理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呵,东园胆子是够大了,但求证还不够小心,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大家姑且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