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章节目录 > 第二十章 春明外史

第二十章 春明外史(2/2)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作者:淮南老雁 2020-01-15 06:12
。但是报纸真要兴盛起来就等于上官和朝廷全社会随时都有知道你做了什么事情的可能就跟电话和网络普及以后的现代社会一样再不法的官员都无法封锁信息的传播因而一个又一个贪官倒在因特网上。李绛裴度都是有长远眼光的人自然能看到这一点。

    不过感慨归感慨李绛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快就从韩愈那儿找到了几个名望极高的落地士子说起来两人都不是无名之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脸寒酸样是大名鼎鼎的孟郊孟东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作者一个是韩愈的得意门生李翺韩愈的名文《师说》就是为他而写。除此之外李绛还捞到一个著名的文人王建。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不过王建此时从军走马的生活才过了八年因事来长安公干听韩愈说有这等好事就弃了那小吏不做。李绛挑选他是看重他的经历够丰富。王建孟郊李翺就专门负责其事。

    除了这几个主编外李绛还网罗了一些特约撰稿人韩愈自然是当仁不让和王建齐名刚刚被韩愈推荐为国子博士的张籍也是其中一个此外还有白居易元稹、陈鸿等人后来还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和尚叫无本的也跟着凑热闹真可谓阵容强大光凭这些人的号召力这份报纸在士子中就可以通吃各个阶层。

    不过影响这份报纸的关键因素在于纸价和印刷。后人都喜欢藏宋版书原因何在?质量太好了。纸张里加香料开卷有益藏书多的就成了书香门第印刷精美写字模的名家很多雕版的质量也好比如欧阳修的文集字模可是苏轼写的能不吃香吗?不过办报纸显然不能走这样的精品路线。李诵的打算是扶植他们走一阵然后让他们自负盈亏再接着每年向内府交一笔钱这样的条件李诵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提出来的李绛没想到皇帝如此有辱斯文一时目瞪口呆忘了驳斥接受了这个在众人眼中的不平等条约。

    所以这份报纸一开办就先考虑起经费问题孟郊愁眉苦脸的提出咱们从一开始就要节省经费被王建豪气干云的否决王建年轻时是个任侠人物此时壮志消磨豪气仍在流转各地头脑并不迂阔不切实际在王建力主下头三期用上了精装本。

    十二月初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报纸正式创刊由于地址在春明门内书生们又文气十足所以报纸取名叫《春明外史》。闹得李诵看到样品后偷笑不停从名称到人员没有一个不是有名的想不火都难。报纸上有一面全是诗歌许多都是李诵在课本上学过的不过更吸引李诵的显然是头版的标题新闻:

    高大帅一鼓下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