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立国传章节目录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徐州事件

第二百三十一章 徐州事件(2/2)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之中。城中数百户世家高门被乱军抢掠一空死伤无计。而乱军更盛居然聚得兵马十万余。&1t;:.下只好请大司马桓温出马镇压淮阴乱民。

    桓温传令驻寿春的南豫州刺史袁真领军出当涂自己率领建业宿卫军两万余人出全椒兵分两路出征徐州。讨平范六乱军。路远的袁真军反而先与乱军接上火在徐州临淮郡徐县展开厮杀。苦战数日后虽然袁真军依仗“正规军”占据了一点优势但是乱军依仗地势和人数的众多居然也并不落下多少下风。

    正在这时袁真突然听说北豫州的北府军有了异动兵锋直指寿春。袁真这下就慌了神他镇守寿春经营南豫州数年这里已经是自己的老巢要是寿春一失自己不但会成为丧家之犬更会被江左朝廷拿来当替罪羊。而且袁真以自己数年跟北府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北府最爱干这种趁火打劫地事情。

    袁真连夜撤兵回寿春这让范六喜出望外立即率领胜军南下迎头“痛击”桓温军。

    桓温不但没有接到袁真的撤兵通报反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遭到十余万乱军的伏击。桓温原本没有把这支乱军放在心上反而还想利用乱军来消耗江左朝廷最后一支嫡系生力军。

    十万乱军冲过来很快就把乌衣宿卫军冲得乱七八糟。这些一直卫戍建业城的江左朝廷“精锐军”很快就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桓温连杀了数百名败军依然挡不住宿卫军的后退只得撤兵。

    大败了天下闻名的大司马桓温范六一时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于太和四年十月在淮阴自立为王号“吴王”并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诸军事。

    桓温英雄一世想不到临了在范六这条阴沟里栽倒了气得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而且这个时候江左朝廷的大臣们拿兵败的事情做为大好机会群起攻击桓温而文人士子们更是作词作文来调侃桓温。似乎这个时候取笑扳倒桓温比平定范六乱军更重要。

    桓温一边调集荆襄精兵和丹阳精兵准备用踏踏实实地军事实力平定范六乱军;一边上表自辩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擅自退兵地袁真。袁真不甘示弱他不是没有传报给桓温而是因为桓温突然改变了行军路线使得使者一时找不到桓温军结果让桓温在毫无防备中饮恨。

    袁真也是一代名士在朝中也有人脉于是就聚集兵马。

    豫州地盘而且也上表自辩叫起撞天屈跟桓温打来了。

    太和五年元月范六不范志文在淮阴称伪帝国号吴并自称圣使者是圣主黄帝的第三十六代后裔。在某一天的夜里受到圣主的指引和启迪前来解救苦难的百姓。

    此言一出江左哗然江右却是一片怒骂声你范六称帝没有关系却万万不该自称圣使者还与圣主扯上关系这不是让拥有上千万信徒地圣教难堪吗?先难的是枢机大主教团他们在《真知报》上布声明怒斥范六是妖言惑众。是邪说异端号召全体圣教信徒坚决与妖教做斗争!

    紧接着一直态度暧昧的北府官府开始行动了。青州、兖州、北豫州靠近徐州的各郡县全部戒严府兵开始向东海、彭城郡运动给下的徐州刺史愔极大地压力但是他新败不久只能龟缩在下、彭城一线。太和五年春二月北府宣布帮助朝廷平叛遣一万骑兵自北豫州奔袭淮阴斩千余溃敌数万然后回转北豫州。有六万余徐州百姓跟随其后涌入北府境内。

    刚登位的吴伪帝范六感受到了来自北府的压力立即改变了扩张的方向集中全力南下经营。先后攻陷了高邮、:&1t;兵锋直指广陵(今江苏扬州北)堂邑等地。严重威胁隔江地建业。

    江左朝廷一时也慌了神立即停止了对桓温地抨击指责改变口径强烈要求桓温出兵平叛。

    桓温也不愿再看到范六继续“肆虐”徐州也希望能在这个叛贼身上挽回自己的名声。于是很快率领三万顺流而下地荆襄军并征调了两万扬州丹阳兵然后挥师北上。四月在高山大败范六叛军继而攻陷了范贼的新都.直奔盐渎与桓温平叛军在广袤的广陵郡周旋。

    危机解除了桓温、江左朝廷又开始在袁真和愔上开始扯皮了。一方要保一方坚决要求撤职查办一时又闹得不可开交。

    而在另一方面江左的“有识之士”开始反省范六叛乱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因为农奴乡民过于刁滑想翻天;有的是赋税徭役过于沉重了;有的说广陵郡豪强和官员相勾结过于欺压百姓这才造成了百姓的叛乱起事;当然还有少数人把这件事件算在北府人地头上说是北府奸细造谣煽动造成的。

    北府也在讨论徐州事件其中一位长安大学经济学院地国学生员的文章引起了王猛等北府重臣的注意。

    这位生员在文章中指出徐州事件已经反应出江左朝廷的经济状况这是由于北府货品大量倾销以一种掠夺式的贸易掠走江左世家的财富。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府很多世家高门的日子都过得非常不错看上去比以前更加富足和奢华了这却是一种非常的经济状况。

    江左世家用茶叶、蚕茧、桐油、粮食、矿石等原料从北府手里换回大量的银币、铜币但是他们必须用更多的钱财去换回北府地货品例如琉璃、美酒、纸张、书籍、棉布、羊呢绒等等。这位叫夏的生员以北府棉布为例北府在太和三年一年间向江左扬州、徐州、荆州、广州四州倾销了水力机织棉布达一百一十万匹折合北府银币七百七十万圆相当于北府在太和三年向江左收购原料所有费用的三分之二。

    不知道收支平衡这个概念的江左世家豪强们却必须在实际中保持收支平衡他们必须要用更多地原料去换取北府银币这样才能维持他们奢华的生活于是他们必须从农奴、佃户手里榨取更多的钱财。如此循环下去由于江左没有能与江右抗衡地“工农业经济实力”所以在贸易中总是处于支出远大于收入的情况也就在越过越奢华的过程越来越接近破产。一旦当农奴、佃户不堪重负开始反抗时就是江左经济崩溃的开始江左的世家门阀会现他们其实已经一贫如洗了除了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房屋、装饰品、奢侈品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任何财富了。在文章的最后这位生员尖锐的指出在目前来看最强的经济实力不是拥有多少山林、土地而是能产出多少粮食多少货品的能力最大的财富不是多少金银珠宝而是以低换高的贸易手段和活动。

    看到这篇文章王猛、车胤等人不由感叹真是国士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钱富贵的学生还曾经受到大将军的指点不由才明白过来一边将此文做为机密封存一边安排即将毕业的夏去度支部实习。

    徐州事件看上去似乎已经平息了但是它的影响却正如夏在文中所说的正在慢慢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