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争还是和平?(四)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管普西多尔在第一次和谈中就拂袖而去但是曾华却依然热情招待普西多尔不但好吃好喝地款待着而且有什么活动也拉着这位波斯和谈使者满悉万斤城的四处乱跑甚至出城打猎这等好事也会拉上普西多尔。
普西多尔看着这位北府大将军兴致勃勃地在悉万斤城进行自助游一般心里满是问号。这位北府大将军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他怎么这么沉得住气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难道他吃定我们波斯帝国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普西多尔对北府人的兵力部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已经非常确定北府人的主力军队全部驻扎在河中地区在外围活动的应该多是些骑兵部队而且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些骑兵的主力也没有放在西边而是放在了东边的天竺和南边的吐火罗在呼罗珊以东活动的北府骑兵应该多是些骚扰牵制兵力看来这位北府大将军没有和波斯帝国决一死战的打算。
普西多尔在仔细地推敲着自己的猜测。北府人虽然有三十多万之众而且已经以河中做为前进的基地和跳板但是他还是没有和波斯帝国进行决战的资本。往东就是呼罗珊行省那里已经是波斯帝国的疆域和本土了。波斯帝国在那里经营了上百年如果北府人在初冬趁着卑斯支大败时入侵空虚的呼罗珊行省说不定还能占到大便宜。但是北府却突然停止了前进。在河中和吐火罗停了下来白白丧失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
不过普西多尔觉得北府人停止向西前进地脚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旦继续前进将会遭到波斯帝国倾全国之力的反击而北府人后面还隔着一个混乱不堪的河中地区说不定还要把再后面新收不久的西域也要算上可以说是战线、后勤拉得是万里之遥不管北府人有什么样的妙计良策能减少对后方粮草供给的需求但是这种势态却是极度危险的。一旦战败河中可能尽失波斯帝国的军队甚至乘胜东进直逼西域城下。
虽然北府人不想和波斯人打仗了。可是这位北府大将军为什么如此地镇静和淡然为什么会对和谈如此地忽视?他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普西多尔想来想去心里总是不踏实但是他已经确认北府人不会与波斯帝国大动干戈。而且天气已经寒冷大地酷寒刺骨大队人马无法正常行动普西多尔只好强打着精神。接受曾华的邀请四处活动。
这天普西多尔又无可奈何地被曾华拉了出来。参加悉万斤城大云光明寺重修完工典礼。
曾华一边将摩尼教数百德高望重的学者搜刮一空。尽数东送。一边拨出大量人力物力在一片废墟上修缮大云光明寺。不过这种修缮不是完全修复而只是修复了原址的一半。其余地盘全部被清理后划为广场而且按照曾华地命令一堵被大火烧毁熏黑的残墙却被留在了原址上也就是在重修的大云光明寺的侧面广场上。
普西多尔看着这堵与焕然一新地大云光明寺形成鲜明对比的残墙还有前面的那块石碑心里甚是堵得慌。因为他知道这块碑上写得是什么!这块碑用华夏文和波斯文详细地叙述了波斯帝国呼罗珊行省总督卑斯支皇子是如何烧毁大云光明寺如何屠杀了数万摩尼教徒而北府人又是如何修复了这座摩尼教寺庙如何迁回了上千名摩尼教僧侣。
普西多尔面露微笑和曾华等众多北府官员、将领以及河中民众一起观摩了摩尼教僧侣们隆重地举行摩尼教仪式。看着这些僧侣一脸的兴高采烈满含热泪地双目透出一种苦尽甘来的欣慰普西多尔却在心里暗暗苦笑这些摩尼教僧侣上没有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够不上东迁地资格下没有传播福音广收信徒地能力除了能自己苦修之外对摩尼教地传播没有一点用处。北府人把这些人从河中各地汇集一地即可以将摩尼教“圈禁封杀”又能博得好名声真是一石数鸟啊。
普西多尔转过头去看看四周围观的悉万斤民众看着他们脸上地无奈和冷漠心里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正的摩尼教徒早就逃离了河中地区剩下的民众早就打定主意在北府人的“怜悯”中乞活又怎么敢冒着“危险”去信奉摩尼教参拜大云光明寺呢?或许数十年以后这座寺庙就会成为历史中的博物馆吧作用也就雷同与那堵残墙和石碑了。
不知是故意安排的在大云光明寺热闹非凡地庆祝重修完工之后的十几天悉万斤城无声无息地多了六座圣教寺庙当二月初二圣教盛大的圣主诞辰节来临时悉万斤城和普西多尔看着黑压压跪在圣教寺庙外面的北府人听着那如风如潮的歌颂声突然现悉万斤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笼上了一层浓厚的圣教氛围。
随着圣主诞辰节过后天气慢慢地变得暖和起来普西多尔也曾经主动和曾华举行过三次会谈但是双方的差距太大而且都不肯让步结果依然是不欢而散毫无成效。曾华依然没有把和谈放在心上的模样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四处“晃荡”而普西多尔也随着接到呼罗珊行省的来信变得平和起来也越来越有耐心与曾华“纠缠”下去。
过了三月份河中地区已经变得暖和起来。悉万斤城与异世中的北京纬度差不多而且由于周围环境的问题年平均气温要比中国河北地区高一些。冬麦要开始迅成长了啃了一冬“干粮”的牛羊要补膘了。所以这个时候地河中地区开始进入到繁忙的农耕畜牧季节了。
而随着天气的暖和普西多尔现从东边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数以万计的牧民他们赶着云朵一样牛群羊群从伊列河流域涌过来。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普西多尔看着这位北府大将军兴致勃勃地在悉万斤城进行自助游一般心里满是问号。这位北府大将军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他怎么这么沉得住气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难道他吃定我们波斯帝国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普西多尔对北府人的兵力部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已经非常确定北府人的主力军队全部驻扎在河中地区在外围活动的应该多是些骑兵部队而且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些骑兵的主力也没有放在西边而是放在了东边的天竺和南边的吐火罗在呼罗珊以东活动的北府骑兵应该多是些骚扰牵制兵力看来这位北府大将军没有和波斯帝国决一死战的打算。
普西多尔在仔细地推敲着自己的猜测。北府人虽然有三十多万之众而且已经以河中做为前进的基地和跳板但是他还是没有和波斯帝国进行决战的资本。往东就是呼罗珊行省那里已经是波斯帝国的疆域和本土了。波斯帝国在那里经营了上百年如果北府人在初冬趁着卑斯支大败时入侵空虚的呼罗珊行省说不定还能占到大便宜。但是北府却突然停止了前进。在河中和吐火罗停了下来白白丧失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
不过普西多尔觉得北府人停止向西前进地脚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旦继续前进将会遭到波斯帝国倾全国之力的反击而北府人后面还隔着一个混乱不堪的河中地区说不定还要把再后面新收不久的西域也要算上可以说是战线、后勤拉得是万里之遥不管北府人有什么样的妙计良策能减少对后方粮草供给的需求但是这种势态却是极度危险的。一旦战败河中可能尽失波斯帝国的军队甚至乘胜东进直逼西域城下。
虽然北府人不想和波斯人打仗了。可是这位北府大将军为什么如此地镇静和淡然为什么会对和谈如此地忽视?他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普西多尔想来想去心里总是不踏实但是他已经确认北府人不会与波斯帝国大动干戈。而且天气已经寒冷大地酷寒刺骨大队人马无法正常行动普西多尔只好强打着精神。接受曾华的邀请四处活动。
这天普西多尔又无可奈何地被曾华拉了出来。参加悉万斤城大云光明寺重修完工典礼。
曾华一边将摩尼教数百德高望重的学者搜刮一空。尽数东送。一边拨出大量人力物力在一片废墟上修缮大云光明寺。不过这种修缮不是完全修复而只是修复了原址的一半。其余地盘全部被清理后划为广场而且按照曾华地命令一堵被大火烧毁熏黑的残墙却被留在了原址上也就是在重修的大云光明寺的侧面广场上。
普西多尔看着这堵与焕然一新地大云光明寺形成鲜明对比的残墙还有前面的那块石碑心里甚是堵得慌。因为他知道这块碑上写得是什么!这块碑用华夏文和波斯文详细地叙述了波斯帝国呼罗珊行省总督卑斯支皇子是如何烧毁大云光明寺如何屠杀了数万摩尼教徒而北府人又是如何修复了这座摩尼教寺庙如何迁回了上千名摩尼教僧侣。
普西多尔面露微笑和曾华等众多北府官员、将领以及河中民众一起观摩了摩尼教僧侣们隆重地举行摩尼教仪式。看着这些僧侣一脸的兴高采烈满含热泪地双目透出一种苦尽甘来的欣慰普西多尔却在心里暗暗苦笑这些摩尼教僧侣上没有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够不上东迁地资格下没有传播福音广收信徒地能力除了能自己苦修之外对摩尼教地传播没有一点用处。北府人把这些人从河中各地汇集一地即可以将摩尼教“圈禁封杀”又能博得好名声真是一石数鸟啊。
普西多尔转过头去看看四周围观的悉万斤民众看着他们脸上地无奈和冷漠心里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正的摩尼教徒早就逃离了河中地区剩下的民众早就打定主意在北府人的“怜悯”中乞活又怎么敢冒着“危险”去信奉摩尼教参拜大云光明寺呢?或许数十年以后这座寺庙就会成为历史中的博物馆吧作用也就雷同与那堵残墙和石碑了。
不知是故意安排的在大云光明寺热闹非凡地庆祝重修完工之后的十几天悉万斤城无声无息地多了六座圣教寺庙当二月初二圣教盛大的圣主诞辰节来临时悉万斤城和普西多尔看着黑压压跪在圣教寺庙外面的北府人听着那如风如潮的歌颂声突然现悉万斤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笼上了一层浓厚的圣教氛围。
随着圣主诞辰节过后天气慢慢地变得暖和起来普西多尔也曾经主动和曾华举行过三次会谈但是双方的差距太大而且都不肯让步结果依然是不欢而散毫无成效。曾华依然没有把和谈放在心上的模样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四处“晃荡”而普西多尔也随着接到呼罗珊行省的来信变得平和起来也越来越有耐心与曾华“纠缠”下去。
过了三月份河中地区已经变得暖和起来。悉万斤城与异世中的北京纬度差不多而且由于周围环境的问题年平均气温要比中国河北地区高一些。冬麦要开始迅成长了啃了一冬“干粮”的牛羊要补膘了。所以这个时候地河中地区开始进入到繁忙的农耕畜牧季节了。
而随着天气的暖和普西多尔现从东边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数以万计的牧民他们赶着云朵一样牛群羊群从伊列河流域涌过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