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立国传章节目录 > 第二百零三章 进学(一)

第二百零三章 进学(一)(2/2)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 2020-01-21 04:49
面记录着羌人归入北府十数年来羌人从军地有三十七万之巨阵亡者有五万九千余。伤残者九万六千余。名字一一在录。曾华指着这些名字郑正地说道:“这数以十万计的名字。难道还不足以吗?”众人无言以对。

    消息传出羌人无不感念曾华的恩德对其和北府更加死心塌地。

    很快驿丁客串的伙计们流水介地把酒菜传了了上来早就饥累不堪的众人连忙吃喝起来不一会几杯热酒下肚。互相并不熟悉的众人很快就称兄道弟开始交流起各自的信息。

    “听说了没有?江左原交州刺史司马勋在合浦举兵谋反了。”一名面红耳赤的吏员说道“听说已经打到广州番禺去了荆襄地桓公已经派鹰扬将军硃序领兵南下增援去了。”

    “司马勋?我听说过。”另一名吏员大声嚷嚷接言道“我们郡守出身长水军当年他跟着甘大人(甘)出荆襄入梁州地时候就听说过这位晋室虎贲。”

    “那说说这位司马宗室地虎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旁边的商人连忙接言道牵涉到江左晋室喜欢探听各种消息的商人们非常感兴趣。他们都知道出身长水军的郡守意味着什么。而做为他的属下自然能听到一点内幕。

    喝的有点高的吏员为了显摆自己和郡守“关系密切”便开始神吹起来:“司马勋原本就领梁州刺史最后大将军入主梁州。他没了名分只好改授司州刺史。在荆襄北伐收复故都时立了点微末功劳最后被桓公打到交州去了。”

    听到这里这里地众人心里都有数北府百姓无论职业可以说是天下最关心政事的一群人他们被各种报刊和宣传熏陶出一种习惯来了。他们明白司马勋不是桓温的嫡系身份又尴尬怎么会放心地留在身边呢?交州是司马勋最好的去处。

    “听说司马勋到了交州之后甚是不忿不但心怨桓公也心怨江左于是便心生反意.只是畏惧都督广、交两州军事的周老大人所以一直等到他死了以后才敢举兵作乱。”

    “所以说周小大人比不上周老大人周老大人坐镇番禺司马勋怎么也不敢冒头。”跟尹慎同车的一名吏员接过话题然后迎着众人询问的目光轻抿了一口缓缓地继续说道“我是益州为郡人。当年大将军和桓公一起收复益州周老大人曾经坐镇为我听说过这位老大人的事情。当年大将军平定了益州并收入北府列治周老大人为了避免和大将军相争便向桓公请命迁到南海去了。十余年来周老大人为了靖平广、交两州真是呕心沥血。正因为周老大人在南海两州深得孚望如此所以司马勋才不敢在他老人家眼皮底下作乱。”

    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曾华和桓温、周抚等人地渊源现在十几年过去很多人包括周抚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真是沧海桑田人世如烟。想到这里众人不由地一阵叹息又多喝了几杯酒。

    不同于尹慎侧耳倾听姚晨等人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有兴趣去消灭桌子上那几瓶酒。很快这一桌十几人除了尹慎外都已经面红耳赤浑身热不由地拉开衣襟喝三吆四地越高声起来。

    尹慎一边与姚晨等人喝着酒一边细细地看着

    这几人尤其是姚晨。只见这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脸的英武之气臂长健硕两腿还有些罗圈正是多年习练骑射地结果。

    无意间尹慎现姚晨脖子上挂着的一件符包在扒拉开的衣领里晃荡尹慎不由一愣原来他也带着神武都护符。神武都护符是羌人的特色也是他们感念曾华的一种表示方式。每一个羌人在行周礼的时候其父母都会请孩子的教父也就是传教士或者教士在一张黄裱纸上写上“圣先知神武大都护。长顺长生。”然后和孩子的一偻胎毛放在一个牛皮精制地小包里然后密缝起来。这个符包会跟随羌人的一生就是死也会随之一起埋葬。

    尹慎知道羌人算得上是最虔诚的一群圣教徒他们也对北府和曾华最忠诚。但是尹慎更明白羌人如此赤诚北府和曾华并不象有些人表面上说的那样只是曾华笼络人心的手段高明。他读过北府特有和新开辟的理财经济科目书籍尹慎能知道羌人如此卖命。除了曾华对他们一视同仁之外。给予他们以前没有得到的平等和尊重。还有就是曾华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对就是前淮阴侯韩信驱三秦之士地办法以利诱之。

    如果大将军没有让羌人分得到了西域、凉州、燕魏地财宝如果大将军没有将羌州、西州、河州、朔州和平州等肥沃广袤地牧场分给羌人如果大将军没有用上好的棉布、茶叶、丝绸等物品跟羌人平等交易牛羊马匹羌人还会如此对北府和大将军赤忠吗?

    想到这里。尹慎有点明白《国民财富论》(向广大书友深刻揭这是曾华很无耻地根据自己在中学和大学学过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知识编写出来的)中讲到的利益关联。

    正在尹慎胡思乱想着看似喝高了的姚晨突然侧过身来悄声对尹慎问道:“尹兄你是不是也是提前来长安投文章策略的?”

    尹慎听得一愣很快就明白了姚晨地意思随即反问道:“难道姚兄也不是如此吗?”

    姚晨轻声一笑:“真是如此不瞒尹兄。这次小弟想报考长安6军军官学院。”

    尹慎不由吓了一跳长安6军军官学院是北府最高军事学院。想报考的军中军官都有数千上万人。而每年想报考该学院的学子也是以万计。长安6军军官学院每年三分之二的名额从军中招收只有三分之一的名额从联考的学子中录取。如此算下来姚晨所面临的竞争太激烈了。

    尹慎想了想。很快就想明白了姚晨为什么会如此有信心。曾华借口为了延续中正制于是就立下一个传统北府凡从四品下以上的文官和副将以上地武将每三年都有向国学举荐学子地机会而被举荐的学子除了在联考的时候多加十分之外还会被联考取录评议会优先讨论如果地确是位大才却“联考失误”的话也能被录取算起来比其他学子要有胜算的多了所以每年很多学子都会到长安去找出自各州的长安文官武将投上自己的文章策略展示自己的才华求得一纸举荐书。北府学制改制后这一条也被保留下来了自己提前去长安为的不是这个吗?

    姚晨似乎看透了尹慎的心思笑着继续说道:“原本我可找的羌人将领多的是如姜将军野利将军甚至是我家族叔豹子将军(姚劲)。只是他们现在都在四方镇守没有在长安我只能去找护卫军都督封养离。参知政事大人我倒可以去他不但与我们羌人有旧也和我们一族有些渊源只是他跟武事不相干。”

    说到这里姚晨意味深长地说道:“尹兄你是凉州举人第一个求见的应该是同知军事谢大人只是不知尹兄是否有志与武事?”

    尹慎一听就明白了:“姚兄放心了我无志于长安6军军官学院我一门心思只想去长安大学。如果姚兄不嫌麻烦的话我去求见冰台大人(谢艾)时可以与我一起同去。”

    姚晨大笑起来:“尹兄真是妙人。尹兄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准备文章与我一起与拜访大人。”

    说到这里姚晨意犹未尽侧过耳来更加轻声说道:“这一体制明面上是大将军延续中正制实际上却让北府旧臣们占了便宜。我叔叔从冀州来信道”

    “贵叔叔…?”

    “我叔叔是豹子将军的属下是老飞羽军了。现在恭据驻防城都督府属下的厢军都统领。”姚晨解释了一下。

    尹慎点点头跟姚劲一起投大将军的老飞羽军意味着什么他心里非常明白而厢军都统领最低也是一名昭武右校尉难怪他提起姜楠、野利循、先零勃、姚劲如数家珍。

    “我叔叔在冀州的时候当地的世家封家想送女儿与他为妾想和他结成联姻亲家。”说到这里姚晨的语气变得有些嘲讽起来:“此次改制震动最大的是关东诸新州。大将军开科取士不分郡望只看学识;授官封爵不察家世只论才勋关东诸世家所以才这么着急。”

    听到这里尹慎心绪不由地变得凝重起来。是啊大将军在北府做的一切就是破坏以前的旧体制建立自己独特的一套新体制。虽然这一制度严重地损伤了江右世家的利益但是站在大将军身后的是什么人呢?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寒门士子、败落世家、羌人人在大将军的带领下这些人已经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拥有坚实的基础已经不是江右世家能动摇的了。尹慎突然想到了一点在北府知识不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是在有教无类广开民智的“大旗”下向广大百姓普及现在连羌人都有人开始举士进考了这几乎是敲响了世家们利用知识把持朝政的丧钟。前几年关东世家为了抵制均田制和大改制有几家举兵谋乱结果被大将军杀得一干净末了还扣上一个石赵胡遗孽的帽子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很多世家一方面畏惧大将军的毒辣手段另一方面却慢慢看明白了曾华已经釜底抽薪把他们的优势和倚靠扫得一干二净于是便采取别的策略准备与北府新贵联姻结合重新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在尹慎的胡思乱想中众人很快就吃喝得差不多了便断断续续地离席回房休息去了明天还要继续赶路。尹慎和姚晨越谈越投机很快就结成好朋友最后约定在长安的相聚地方然后告辞也各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