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岐黄大宋章节目录 > 第122章 辞职

第122章 辞职(2/2)

岐黄大宋作者:摘新桃 2020-01-13 14:04
的了。

    一般说来,望参日的早朝,是又中书、门下的长官分别押班的。但由于中书省如今并没有任命侍郎,所以今日这早朝,还是由章惇一个人押班。

    今天的章惇,站在百官的最前列的时候,心下居然莫名地涌起一股浓郁的激动之情,就像他多年以前第一次站在这班的位置一般。罕有地,他觉当官,其实还真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尤其是当宰相这样的大官。他闭上眼睛,开始品味起这种感觉来。

    最近这两天生的事情,后面的这些官儿多半都是大宋消息最为灵通的,自然是多少听说了一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原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所以,尽管没有一个人上前和章惇搭讪,也没有一个人上前痛骂章惇,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看着章惇的眼神各有不同。

    有同情的,有痛恨的,有冷漠的,也有因为有热闹可看而幸灾乐祸的。总之是不一而足。

    章相!章惇还在闭目养神之际,忽听一个阴柔的声音唤道。他连忙睁开眼睛,却见一名小黄门正站在自己面前。往日里,小黄门在章惇的面前,都是摆足了讨好的架势的,但今天他却是一脸的正气,仿若一个宦官版的包青天一般。

    时间到了,上朝吧!小黄门低声地提醒道。

    一刻钟之后,百官在紫宸殿各自站好了自己的位置。随即,赵煦便到了。

    一番朝拜之后,殿头官尖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便见一名官员出列奏道:陛下,臣近日接到北方辽国的先锋快报,说道不日他们将派使者持国书前来,特此启奏陛下!原来,此人便是鸿胪寺少卿江子亭。

    辽国?赵煦眉头一皱,道:朕这里既无喜事,又无丧事,他们主动要求前来作甚?他们可曾留下什么话来吗?两国之间,互派使者往来,总该有个名目吧?

    江子亭道:他们说道是听说笔下龙体违和,派人前来慰问。

    赵煦冷笑一声:慰问?我大宋动乱,恐怕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吧,慰问?有什么可慰问的?他辽国的医士总不会高明过我大宋,说慰问,简直是笑煞了人!

    江子亭道:陛下圣明,臣也觉得他们此来,必有深意,只是却并不知道缘由,所以特意启奏陛下,请陛下定夺!

    定夺?辽国要派使者来,叫赵煦有什么好定夺的,他虽然贵为君主,也是不能拒绝对方主动派来的时节的。

    赵煦点了点头,道:爱卿下去吧,朕知道了!

    江子亭退下之后,又有几名官员上来启奏了一些小事,赵煦也是一一拿了主意。

    忽地,就见东班大臣的前列走出一个人来,中人见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是御史中丞沐云。

    御史中丞这个官,平日里皇帝若是不主动出言想问,是很少出面的,但每次他主动出面,必然会预示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要生了。

    臣沐云启奏陛下,臣弹劾宰相章惇。他教子无方,致使儿子对良家女子行始乱终弃之事,使得该女子竟然跳入汴河生生淹死。尤其令人指者,为恐其幼子受到咎责,他居然将其幼子转移到了远方避难!

    章惇在任宰相多年,虽然功勋颇著,但如此人品,如何堂堂正正地站在这百官之的列次?请陛下明察!

    偌大的一大大殿内顿时只能听见不少人粗重的呼吸声,还有沐云激昂的声音所留下来的回音。六年了,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当着百官的面弹劾宰相,弹劾这个手握着大宋最高权柄的人物。每一个人,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暗暗佩服沐云的勇气,很多人甚至都在暗暗嘲笑。和宰相硬撼的,当初还真出现过一些,但那些人,如今或在西北边陲吹冷风,或在岭南之地开荒,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沐云,又岂能例外。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章惇。按照大宋的规矩,宰相被御史中丞弹劾之后,宰相是必然要请辞的。至于批准不批准,就看皇帝的了。

    万众瞩目之下,章惇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之色,缓缓地出列,奏道:陛下,诚如御史中丞所言,臣身为宰辅,教子不严,一至于此,请准臣辞去宰相之职,回家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