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土著的力量
《新明史》作者:闪烁 2020-01-12 03:36
顾成林这次的远征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中向欧罗巴进军打通前往欧罗巴的海上通道并且拔除沿途的红夷据点为皇帝今后的亲政奠定基础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任务。而另外一个任务就是以明帝国的身份借助红夷奴役当地土著的机会搞好与土著部落的关系确立明帝国在非洲地区的统治地位为今后明帝国在这边建立殖民地开办种植庄园并且实现更大的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对未来的影响来看第二个任务还要更重要一些毕竟非洲大6是一块资源极为丰富的大6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也能给明帝国带来非常巨大的利益。至少对非洲来说未来几百年的历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了下来。舰队在到达了马林迫之后顾成林也就在一直很重视这件事情。因为有了以前的基础所以在到达德班开普敦的时候顾成林还没有遇到多大的麻烦当地的土著部落都很是配合而且非常乐意为明军效劳并且愿意与明帝国的商人交换货物进行买卖。不过在到了诺洛斯之后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尖锐了而问题的根源还是红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对这一地区毁灭的掠夺已经彻底的破坏了这一地区土著部落的经济结构也彻底的破坏了土著部落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基础。显然顾成林在率领舰队继续北上的时候不得不先解决好这个问题解决好这一地区土著人生存的问题!
对顾成林这个军人来说要解决当地数万土著的生活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麻烦。毕竟他不是政客不是商人也不是地主更不是工业家他所熟悉的只是怎么率领帝国海军舰队去打击敌人。他所熟悉的是怎么击败敌人而不是怎么来养活这么多人。当然他也不可能拿舰队的补给物资来将这些人养着虽然他不会吝啬但是他先得为远征的数万官兵考虑先得为这次的远征胜败考虑。不过顾成林不会处理这类民事问题并不重要他还有很多得力的手下而在他的参谋部内就有一个这方面的人才而这人正是李语然。
李语然不但是个算术方面的高手他从小所处的环境让他在搞经济问题方面确实有一些头脑。虽然这让他比不上当时帝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家乃至是商人工业资本家。但是比起军队里那些将士来说他的经济头脑就显得格外的达了。这也是顾成林为什么那么依赖他的原因因为在远征的时候。确实有许多涉及到经济的问题需要有人来处理那么就自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当然严格地说土著部落的生存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李语然也直接抓住了要害而且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也很有效是当时最可取的办法。
“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如果要让这六万土著人生存下来的话我们有两个办法!”李语然也是被逼出来的。当时他是这方面的唯一人才所以顾成林只能把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处理。“第一种办法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土著部落恢复生产帮助他们建设新的家园不过这需要动用我们的部队而且还需要很多工具。当然这些土著人也掌握了一些农耕技术不再是单独依靠狩猎来生活了。所以这个办法不但需要耗费我们的后勤补给力量让我们分散一部分兵力而且效率低下对帝国没有半点好处。更主要的是几十年后谁知道这些不再需要依赖我们的土著部落会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
顾成林点了点头说道:“对这确实不是个好办法。远征军出之前皇上就多次跟我提起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要让土著部落将我们视为救世主并且要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可以利用可以给帝国带来利益的一支力量。我也考虑过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土著人对我们产生依赖感让他们放弃以往的原始生活状态逐渐接受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让他们从新的生活中尝到好处。这样他们就会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必须要跟我们合作这也是实现帝国利益的唯一办法!”
“对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办法!”李语然淡淡地笑了一下“而第二种办法就是继续保留红夷的种植庄园并且让土著人在庄园里继续劳动当然他们是为我们劳动而不是为红夷劳动。”
顾成林这次没有开口了。之前皇帝也说过这种办法而且皇帝也认为保留与建立种植庄园是利用土著人力量的最有效的办法。这些土著人的素质虽然不高但是从事最简单的农业种植是没有问题的需要对他们进行的培训也不多。当然这些种植庄园可以生产一些帝国需要的物资比如粮食。当然一些经济类作物比如橡胶还有一些奢侈类作物比如正在帝国逐渐热起来的咖啡豆还有才从西方传到帝国的巧克力这些食物的原料都可以在非洲地区大量种植而且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气候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原料产地呢!不过顾成林却有一个疑虑那就是红夷是通过种植员来掠夺土著人的如果明帝国也这么做那会不会引起土著人的反感从而导致土著人成为明帝国的敌人呢?
“其实红夷建立种植庄园的方式是非常合理而且非常有效的办法!”李语然也看出了顾成林的顾虑“这套体制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而导致红夷与土著人关系恶化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夷从来就没有把这些土著人当作人看待也就从来没有给予他们人所应该有的权利。他们只将土著人当作了机器工具乃至连牛马都不如的动物看待所以一直在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在对待土著人是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对未来的影响来看第二个任务还要更重要一些毕竟非洲大6是一块资源极为丰富的大6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也能给明帝国带来非常巨大的利益。至少对非洲来说未来几百年的历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了下来。舰队在到达了马林迫之后顾成林也就在一直很重视这件事情。因为有了以前的基础所以在到达德班开普敦的时候顾成林还没有遇到多大的麻烦当地的土著部落都很是配合而且非常乐意为明军效劳并且愿意与明帝国的商人交换货物进行买卖。不过在到了诺洛斯之后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尖锐了而问题的根源还是红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对这一地区毁灭的掠夺已经彻底的破坏了这一地区土著部落的经济结构也彻底的破坏了土著部落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基础。显然顾成林在率领舰队继续北上的时候不得不先解决好这个问题解决好这一地区土著人生存的问题!
对顾成林这个军人来说要解决当地数万土著的生活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麻烦。毕竟他不是政客不是商人也不是地主更不是工业家他所熟悉的只是怎么率领帝国海军舰队去打击敌人。他所熟悉的是怎么击败敌人而不是怎么来养活这么多人。当然他也不可能拿舰队的补给物资来将这些人养着虽然他不会吝啬但是他先得为远征的数万官兵考虑先得为这次的远征胜败考虑。不过顾成林不会处理这类民事问题并不重要他还有很多得力的手下而在他的参谋部内就有一个这方面的人才而这人正是李语然。
李语然不但是个算术方面的高手他从小所处的环境让他在搞经济问题方面确实有一些头脑。虽然这让他比不上当时帝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家乃至是商人工业资本家。但是比起军队里那些将士来说他的经济头脑就显得格外的达了。这也是顾成林为什么那么依赖他的原因因为在远征的时候。确实有许多涉及到经济的问题需要有人来处理那么就自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当然严格地说土著部落的生存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李语然也直接抓住了要害而且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也很有效是当时最可取的办法。
“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如果要让这六万土著人生存下来的话我们有两个办法!”李语然也是被逼出来的。当时他是这方面的唯一人才所以顾成林只能把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处理。“第一种办法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土著部落恢复生产帮助他们建设新的家园不过这需要动用我们的部队而且还需要很多工具。当然这些土著人也掌握了一些农耕技术不再是单独依靠狩猎来生活了。所以这个办法不但需要耗费我们的后勤补给力量让我们分散一部分兵力而且效率低下对帝国没有半点好处。更主要的是几十年后谁知道这些不再需要依赖我们的土著部落会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
顾成林点了点头说道:“对这确实不是个好办法。远征军出之前皇上就多次跟我提起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要让土著部落将我们视为救世主并且要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可以利用可以给帝国带来利益的一支力量。我也考虑过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土著人对我们产生依赖感让他们放弃以往的原始生活状态逐渐接受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让他们从新的生活中尝到好处。这样他们就会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必须要跟我们合作这也是实现帝国利益的唯一办法!”
“对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办法!”李语然淡淡地笑了一下“而第二种办法就是继续保留红夷的种植庄园并且让土著人在庄园里继续劳动当然他们是为我们劳动而不是为红夷劳动。”
顾成林这次没有开口了。之前皇帝也说过这种办法而且皇帝也认为保留与建立种植庄园是利用土著人力量的最有效的办法。这些土著人的素质虽然不高但是从事最简单的农业种植是没有问题的需要对他们进行的培训也不多。当然这些种植庄园可以生产一些帝国需要的物资比如粮食。当然一些经济类作物比如橡胶还有一些奢侈类作物比如正在帝国逐渐热起来的咖啡豆还有才从西方传到帝国的巧克力这些食物的原料都可以在非洲地区大量种植而且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气候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原料产地呢!不过顾成林却有一个疑虑那就是红夷是通过种植员来掠夺土著人的如果明帝国也这么做那会不会引起土著人的反感从而导致土著人成为明帝国的敌人呢?
“其实红夷建立种植庄园的方式是非常合理而且非常有效的办法!”李语然也看出了顾成林的顾虑“这套体制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而导致红夷与土著人关系恶化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夷从来就没有把这些土著人当作人看待也就从来没有给予他们人所应该有的权利。他们只将土著人当作了机器工具乃至连牛马都不如的动物看待所以一直在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在对待土著人是彻